1990年3月5日,武汉大学樱园

早春的樱花还没开,老斋舍的青瓦上覆着一层薄霜。我踩着湿滑的石阶往上走,军大衣口袋里揣着刚从汉正街收来的三千块货款——崭新的十元钞,扎成三捆,还带着信用社油墨的腥气。

“小谢老板,真要在这儿找人?”张铁柱跟在我身后,缺了半截的右手小指缩在袖子里。他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目光在几个戴红袖标的学生身上多停了两秒,“武大的人可不好惹……”

我没吭声,目光落在石阶尽头那间挂着“物理系实验室”牌子的矮房。木门半敞着,里头传来玻璃器皿碰撞的脆响,间或夹杂着几句压抑的争吵——

“林振华!校党委会已经定了调子,你这破光纤项目今天必须停!”

“砰!”

一声闷响,像是有人被推搡到墙上。我眯起眼,加快脚步。

偶遇打压,埋下科技伏笔

门缝里,一个穿蓝布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正被三个戴红袖标的青年围住。他眼镜碎了一片,额角渗着血丝,手里却死死攥着一截玻璃管——管子里泛着诡异的蓝光,在昏暗的室内像一簇跳动的鬼火。

“王主任,再给我三个月……”林振华嗓音沙哑,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光纤衰减率就能降到国际标准!”

“放屁!”领头的中年胖子一脚踹翻实验台,烧杯里的溶液泼在地上,滋啦冒出白烟,“国家拨的经费是让你搞半导体!你这破玻璃丝——”他突然卡壳,因为我推门的动静惊动了屋里的人。

六道目光齐刷刷刺过来。张铁柱下意识摸向腰间——那儿别着从退伍兵手里换来的军刺。

“走错门了?”我佯装懵懂,眼神却黏在那截发光玻璃管上。前世2035年的记忆疯狂翻涌:林振华,中国光纤之父,90年代因校方打压错过专利窗口,研究成果被日本NTT公司剽窃……

王主任眯起眼:“哪来的社会青年?滚出去!”

我没动,反而从兜里摸出包红塔山,弹出一根递过去:“领导消消气。”烟盒下沿露出的信用社存折一角,正好让林振华看清上面的数字。

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三千块赌局,暗藏专利杀机

半小时后,我在物理系后山的防空洞里见到了林振华。

洞壁上用粉笔写满公式,地上堆着用粮票换来的二手仪器。他捧着那截玻璃管,指尖在蓝光映照下透出血管的轮廓:“这是石英光纤预制棒,衰减率已经能做到20dB/km……”

“国际水平是17dB。”我打断他,从军大衣内袋掏出三捆钞票,“三千块,够你买进口气相沉积炉不?”

林振华的手猛地一抖。

“你……懂光纤?”他喉结滚动,镜片后的目光像X光般扫过我的脸,“这是CCVD工艺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