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少年宫倒没什么值得林枫惦记的,就几台老古董的单反相机,对林枫没什么帮助。

说不好听的,哪怕林枫前世是一位扑街的网大导演,但那也是导演啊,而且学习的导演技术都是领先三十年的。

只不过林枫记得,市少年宫不知抽什么风,会在明年购入一台索尼Handycam CCD-VX1摄像机,这是索尼Handycam1992年9月推出的第一台民用便携式摄像机,其拥有1/3英寸,42万像素,三原色可分离二向色的棱镜3CCD。

虽然是一台民用摄像机,但在九十年代的华夏,却是不可多得的好宝贝,除了专业摄像机外,可以说是民用第一机了。

这才是林枫目标,而到时这台摄像机就是由侯勇父亲保管,也是前世林枫听侯叔吹牛逼时了解到的,当时可把侯叔嘚瑟坏了。

林枫的计划就是借用这台摄像机拍个小作品,以备艺考。

要知道,导演系的艺考除了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学素养、专业知识理论以及影视作品分析这些外,在面试环节,如若是考生有自己一个还不错的作品,会大大加分,对艺考的帮助十分巨大。

就这样,林枫往后经常去少年宫与侯叔聊天,谈论一些摄影技术,摸摸单反恢复一下手感。而侯叔也对这个真心喜欢摄影,并很有“灵性”的孩子特别喜欢,常常在上课之余跟林枫谈论着共同的爱好。

时光匆匆,林枫过起了规划中的高中生活。

学习上按部就班,由于是重新学习,林枫每次翻开课本都有种在复习的感觉,加上对原有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感觉事半功倍。

同时,林枫也会利用周末或放假时间,到省图书馆,提前学习一些导演方面的知识。上一世的二把刀让林枫在导演的道路上吃尽了苦头,这一世,说什么也得把基础打牢,提前学习也许会比别人快关键一步。

剩余时间林枫偶尔会给报纸杂志写些小故事、小笑话之类的东西,一是为了练练文笔,二是赚点零花钱,有私房钱的男人才有底气。

1995年4月,林枫花费将近一年时间完成或者叫“改编”了第一部小说作品《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部小说林枫印象比较深刻,是在2011年看了同名电影后看的原着,是青春电影中林枫比较喜欢的一部。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是原世界弯台省作家九把刀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于2006年在弯台省首次出版,2007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在内地首次出版。

主要记述了柯景腾高中生活的青涩时光,情节主线围绕在柯景腾与沈佳仪之间一段纯纯的爱情故事。小说文笔谈不上华丽、故事框架也都十分俗套,并未摆脱校园感情纠纷的窠臼。

但是字里行间的明快简洁,不加矫饰的风格,却也另有特色,十分适合这个时候的林枫,也适合现在这个时代的社会环境。要是真选择“抄袭”其他的青春小说,不是堕胎就是多角恋,要么生活纸醉金迷甚至颓废,别说出版了,就是林父都能把他的皮带抽断。

当然了,由于原世界的九把刀写的是弯台省90年代的中学生活,所以文中很多对话、人物性格、社会环境等都是以当时的弯台省为背景的。林枫进行了二次创作,将很多语境和事件魔改成符合现实环境的文字。

同时,林枫结合自身情况,将大学后的情节进行了较大的删减,除了沈佳宜婚礼那段重点描写,其他都一笔带过。

就这样,一本大约12万字的小说在林枫高二下学期时完成了。然后林枫通过在医院任内科主任的大伯,联系了广府当地的出版社进行出版。

也许是广府位于华夏改革的前线,出版社对这种青春小说并不排斥,也可能是主编给内科主任面子,总之首印就给了2万册,单册定价11.00元。

托了国家对出版改革的福,国家版权局从1990年7月1日起提高稿酬标准,每万册按基本稿酬的5%付酬,提高到每万册按基本稿酬的8%付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