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子打了一只大狍子,全家舍不得吃,决定去公社把它卖了换钱给顾轻尘买药。

顾锦书也顺便坐了个便宜驴车要去公社看看。颠簸了大半天于到了公社,这里真是称得上穷乡僻壤。

走了 30里山路,把毛驴都跑冒汗了,路过了三个屯子,也快到中午了才到了公社。顾锦书下了毛驴车,感觉身体都快冻麻了。

其实所谓公社就跟乡镇规模差不多,顾锦书左右瞧了瞧,公社正街的道路两旁有一些砖瓦房,的确是比屯子里的泥土草房强多了,但是一栋小楼都没有。

公路也是用石子铺成的,不像屯子里都是泥土道。大伯把毛驴车赶到了供销社的门口。

公社虽然属于乡镇规模,但是这里毕竟是偏远的山区,成立乡镇的时间没有那么久远,居住的人口也没有那么多,更没有专门收购皮毛野物的店铺,所以供销社不仅仅是出售日常的生活用品,还代收一些皮毛山货等特产。

供销社的营业员出来看了看车上的猎物,毛重定价给一毛钱一斤,然后他拿出一杆 50斤的大秤。

强子有点嫌价格低想讲讲价,大伯给他使眼色,让他别瞎说话。然后小声告诉他方圆几十里内就这一家收山货,别的地方还不收呢!要是把他得罪了人家要不收了那还真没地方卖去。

营业员把秤钩挂在狍子身上的绳子上,大伯用力地抬起秤头的拎手,狍子就被抬起来,四脚离地了。

营业员在那里扒拉着秤砣,眼看着秤砣超出了 50斤的星标,秤砣都到顶头了,秤杆的顶端还高高的,不肯落下来。

“50斤!”营业员一口定音。

强子就说:“是不是应该换一个大秤称啊?这个秤好像有点小啊!换一个 100斤的再称称吧!”

销售员冷着脸说道:“也这秤准着呢,正常收带毛的都是估堆儿的,我给你称重,有一斤算一斤你还不知足?

不行你爱上哪卖上哪卖去,我这还不收了。”说着他拿起秤就要回去。

大伯急忙追过去,他陪着笑说道:“我兄弟他不懂行,您给的不少了,别跟他一样的”。

营业员气呼呼地进了店里,大伯也紧忙尾随了进去。强子一脸不高兴的站在外面不进去,连要买一些东西都不在他家买了。

他知道自己辛苦打来的东西被人家吃了秤,他心里不舒服,但是又没办法,因为这附近还真没有收皮毛山货的。

顾锦书想了想就马上屁颠屁颠跟了进去,她要看看在这个年代供销社里的物品都有什么品类和款式和规格。

进到供销社里面,她马上快速地扫视了一圈。这里的产品还算齐全,但是要是比起现代来,连个小卖部的规格都称不上了。

她先在放粮食食品的位置瞧了一下,然后又在生活用品的位置上看了一会儿。

这时,大伯已经收了卖狍子的钱出去了,顾锦书又马上跟了出去。

大伯把卖狍子的五块钱给了强子,并且劝他:“强子,货到地头死,这里就他这一家收货的,能卖出去就挺好了。

不然你还能拉回去是咋的?那你还拿啥给你媳妇买药”?

然后他就催强子赶快去买药,他要喂喂毛驴,这样还能赶在天黑前回到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