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社会,并不是用象牙塔那一套逻辑思考世界的,上等人从来不考虑将自己工具化,而是在手头上攒更多有利用价值的资源,想办法榨干周围人的利用价值,或者和同样有整合资源思维的人合作,一起利用各自的工具,想办法去榨取目标群体的利用价值,将利益最大化,他们是真正的在做人。
而需要学历去打工市场混个高价的人,已经不是人了,是工具,只需要低着个脑瓜子完成任务,一旦有了更加智能的ai,能以更低成本做好同样事情的话,就不会有人考虑使用这些活体工具,因为他们还要吃饭拉shi,浪费办公室厕所的纸,很麻烦。
这个可以扯到另外一个层面,就是你会发现凡是那些打不了工的人,那些特别有性格的人,他们在面试的时候,其实很容易被经验老道的hr发现他们有这份反骨,有这一份不合群,不好管教,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然后就会拒绝他们入职。
这帮人的结局,要么就是选择学会顺从妥协,消灭个性去打工,要么就是继续保持自我,而他一旦继续保持自我的话,他将来要么活活饿死自己,当然这个概率极低,大概率一定会找到他的爆发点,成为一个老板,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和创始人。
反正如果你真心想要做老板,想要改命的话,我想要告诉你,传统教育的读书对你一点用都没有,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只要你的学历超过小学具备基础的识字写字,听说读写和加减乘除能力,你就足以行走江湖,足以和其他人沟通交流,足以领悟商业的本质。
如果你现在还在学校读一个三流的大学,然后你也很想赚钱,你不想平庸地打一辈子小工,你就要记住,多去看那些真正有营养的书,比方说财经,传记,法律,营销,口才,谈判,心理学,尽可能少看你的教科书,你宁可看畅销小说,也别看那些枯燥乏味的校内毒物。
因为一本畅销的小说,它一定是高度商业化,方方面面都经得起市场推敲的,它其中蕴含着高度成功的产品思维。
你看书,不要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出发去看一本书,你要尝试去揣测制作者角度,一个书写者的角度去看一本书,去考虑你能不能写出他这样的文字,去考虑你能不能够学习这本书的设计语言,学他的美工也好,排版也好,封面也好。
我认为传统教育只有一种情况是对你做老板有帮助,就是能够考进清华北大,这种吹得响牛批的名校,这样你写商业计划书拉投资的时候能吹一吹,叫了出名号,能够唬住投资人,勾起他们来自童年回忆里的学历崇拜感,清华北大牛,应该是每一个孩子的共识,那有一些利用价值。
但你自己要清楚,那也只不过是北大清华的品牌价值,你在里面读的书大概率对你当老板依旧屁用没有,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你身上那种书生气和知识分子的清高感消除掉,带着空杯心态到商业社会上学习,谁牛比向谁学,谁牛抄谁,这是最快速的进步和融入社会的方法。
我见过太多所谓的高学历知识分子,他们自以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很清高,看不起这个,又看不起那个,结果到了社会上还没有一个技校生好用,还没有这些没有伞的孩子奔跑得快。
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低等的工作,他们不甘心去做,觉得对不起曾经这么久的寒窗苦读,但是高等的工作都要求你真真实实在社会上做出过成绩,要有工作经验,你一个应届生,哪怕你名校毕业也很难争取到一个机会。
然后这帮所谓的知识分子,他们就心里不平衡,更加不愿意好好做事,开始怨天尤人,酗酒宿醉,最后一事无成,碌碌无为一生,这种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家都喜欢关注高学历人士成才的那些故事,其实高学历人士高分低能的故事更多,只不过他们不被主流价值观倡导,便也不会去重点报道这些内容,但在社会上混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要想阶级跃升,要想逆袭,学历迪奥用没有,除了清华北大,除了特别能够唬人的学历,还有一些利用价值,否则真的迪奥用没有,你10年寒窗读来的学历,有的时候还真不如别人身上一件真正的迪奥高奢款,能够彰显身份。
你要做老板的人,你就不可能把自己工具化,不可能低着个脑瓜子,工作在第一线,你一定是在背后,赚整合资源的钱,做思考发展方向,你是商业战场上的战略家,你是那个决策者,决策者不接受被筛选。
一个人如果想做事情的话一定要趁早,因为越年轻你精力越旺盛,做事情越是生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很明显,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反正烂命一条就是干。
像我一开始刚出社会的时候才十六岁,虽然最初做很脏很累的活,但是肉体上还是能胜任,主要是心理上接受不了,你就想一个16岁的孩子,同龄人如果家里有钱的话,可能在学校里头泡妞,或者说是出去消费的,我在那边端盘子在里面送外卖,在厂里拧螺丝,这份心理上的落差感是没法接受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