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季思思已经走过了高考那座独木桥,这套丛书对她依旧是很大的惊喜。
季思思付了积分,让系统帮她复印了整整一千册。
对哦,升级之后的系统还有一个对她来说十分有用的功能,打印复印扫描一体化。
非常的方便实用。
除了自家留下两套给顾伟顾宁,其它的,季思思全部托运输队那边的朋友送回云川高中。
对于那些孩子来说,这套丛书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而在季思思上了几节跟她们专业相关的课程之后,居然在教学楼签到点得到了“中医制药专业”技能的影像。
她可以在学习教室内学习相关知识,根据系统的介绍,季思思得到的这套技能影像的理论水平甚至高于她们学校这方面的老师。
然后看到这些课程的学习目录,季思思忽然就理解了后世有一句很有名的俗语——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除了《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物理化学》、《中药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还有《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等专业课程。
还有一些实践技能课程,种类名目繁多,看起来五花八门十分复杂。
天啊,好不容易熬过了高考那一关,到了大学反而要学习更多更难的课程?
季思思|欲|哭无泪,是她自己挖的坑,跪着也要填完!
不过在上了几节课之后,季思思反而是更感兴趣了。
她填报这个专业,本身也不是为了行医治病,而是研究药性药理研究如何炮制更有成效的药。
而且季思思发现,她正在学习的这个“中医制药专业”跟学校里的一些课程还是有所差别的。
这些课程化学相关的甚至比中医相关还要多,更多的,是学习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动植物等天然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做成中药药剂。
西药才是以化学合成的方式制药,所以季思思觉得,这套课程更应该叫做“中西医制药”。
不过无论如何,这套课程对她还是非常有用的。
因为一些原因,这几年中医和中药的发展本来就很缓慢。
其实她们追求的都是药效,都是为了治病救人,实在没有必要刻意区分中西医。
只要能够治病救人,就是好医术,中西医结合岂不是更好?
所以季思思很快就接受了这个设定,认真地开始学习这门课程。
不知道是这会儿的大学课程的确比较紧张,感觉似乎比高中还要忙碌。
亦或者,季思思的高中实际上只是挂名,每次回去考试就可以了。
没有真正的去上课,因此,她觉得现在每天的课程反而是排得满满的。
主要是,这个年代的大学,还没有后世那些五花八门的选修课。
绝大部分都是专业课,这也就导致了一天到晚课表都排得满满的。
而且这个时候也没有双休日的说法,只有每个星期天会放一天的假。
除了寒暑假,其它的节假日更是少之又少。
可这个年代的学生,又都是淳朴的,每个人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每天除了上课,大部分同学都是泡在图书馆或者自习室里。
相对而言,季思思反而上课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的专心。
大一的主要课程都是药理,实际上季思思私下里已经在学习制药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